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做一场不太丢人的直播

踢米尼 见我 2022-11-25




我一定是膨胀了,膨胀得像膨胀螺丝,像胖大海,像巨型水母,像尼斯湖水怪,才敢在一次直播后就写这个话题。


应邀做了一场分享,结束后反响还不错,被夸得有点上头,倒杯酒趁着兴儿写写,怎样做一场直播/演讲才不至于太让观众失望。


首先,在直播之前,先问问自己:


作为观众/听众,你最期待的是什么?如果你是观众,你想听自己讲完吗?


再往灵魂浇上热油,继续拷问:


你的演讲会不会浪费大家的时间?每人一个小时乘以3000人,就是三千个小时,你有权浪费3000个小时吗?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我战战兢兢做完了这场直播。




好,下面一步一步讲讲我的首次直播经历。


Lcouncil刚邀请我做直播的时候,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咱一昔日Toastmaster,今天的话痨,表达欲旺盛的博主,岂能不抓住一切机会叨叨叨?


因为疫情,演讲日期从三月改到四月,一直拖到五月没办法没理由再拖了。定了日子,就得定主题了。


关于主题/标题



对于一场分享,主题/标题直接决定能吸引多少关注。


虽说日常处理各种各样的工作,值得分享的点挺多,但很多routine的工作,要么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要么讲过的人太多,没有太多新意。


一开始,我特别想讲讲年轻的法律人合同方面的基本功。


去年我面试了很多年轻人,谈起各种话题来头头是道,履历也是光辉鲜亮,可是一笔试合同审核就显得非常欠缺:缺少大局观——


要么拘泥于细节,要么忽略每个交易最关键的特别的风险,大多都是被原文本牵着走。无论我如何疯狂暗示、明示可以对合同大刀阔斧地修改,一直没碰到大手笔的人。我一直哀叹,想找到一个看合同厉害的候选人,比嫁个高富帅、生个芭比娃娃还难。


主办方(有点无奈地)表示很喜欢这个想法——直到我提出我的第二个话题《反舞弊的内部调查:如何撬开紧闭的嘴》。


“一看就是个干货满满的话题!”


(哼哼哼,我可看穿你了!)


我几乎没有犹豫,就选了这个话题,因为:


1. 我自己对这个话题非常有感悟,可以言之有物。过去做了不少案子,真正积累了不少心得。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我可以滔滔不绝说上三天。


2. 这个话题很有意义。平时参加各种讨论会,大家经常提出查案子难。查案难是难在证据多、线索杂?不,最难的其实是人。怎样让人开口,怎样让人配合,这几乎是每个同行都面临的挑战。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丁点的问题,分享就有了意义。


3.这个话题受众更广泛。讲合同的话,也许都是年轻的法律人来听。讲这个话题,不仅年轻律师可能有兴趣,有经验的前辈可能也想看看(哪个无知后辈胆敢如此信口雌黄。不仅法律从业者想听,合规、内控、审计的人也许也想听。作为第一次开播的人,听众数量是对我最大的考核,那么自然选这个了。


事实证明确实是这样,事后一位知名律所的合伙人给我留言,给了我不少鼓舞。


我这次运气好,主题和标题同时浮现在脑子里。如果不然,有了主题之后还要想一个醒目又点题的标题



关于内容



虽然确定了主题,但到底讲什么?


如果只讲理论,一来我并不擅长,二来观众很容易失去兴趣。观众听不到底的演讲,再怎么有价值也称不上成功。


所以我并没费多大劲儿,就决定分享实践经验——这才称得上干货。


那么要分享到什么样的精度?分辨率高点还是低点?我回想自己参加的各种研讨会,给我留下印象的并不是演讲者的光辉履历,而是他/她的演讲风格,和演讲中的几个细节/知识点。


所以我决定,不追求框架完整性,而是尽可能多地分享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比如访谈时间的选择,最好几个访谈人,为什么不适合有外国人在场。这样的细节,即使是高手/前辈,即使他/她已经注意到了90%,也可能还有10%从我这获得灵感。只要有一点点对他/她有用的,我便没有浪费他/她的时间。



就问你,有没有被我的琐细惊呆?


听过太多的讲座,无论是标题还是框架都很吸引人,但洋洋洒洒一个小时下来,好像没什么钻到脑子里去的。那样的讲座,我会觉得自己浪费了一个小时。


关于内容我还考虑了一点:要有案例。不然听众太容易疲劳,太容易走神。


我在做了非常简要的PPT之后,自己对着框架先过了一遍,发现几乎每一个问题点其实都是基于我过去的一起调查案件的某个经历。所以这就容易了——无非是多举例子嘛。


因为只是分享特定案件中某个特定的调查环节,所以并不担心泄露案件秘密。


关于材料



都说PPT忌字多,忌花哨,直播的时候更是如此。


我一向很讨厌密密麻麻的字,讨厌动辄上百页的PPT,看着就烦躁。可我又不会设计漂亮的页面,于是索性偷懒,拿主办方之前的分享模板过来直接用(在此抱拳鸣谢原作者)。


因为不强调体系、框架,所以我的材料非常简单,只有三部分:概述、访谈前的准备,访谈中的注意事项。


别的学不会,极简不就是偷懒嘛


材料只是起到提示的作用,所以自己要提前想好哪个地方举什么例子。正式开播的时候,为了赶进度,或者因为精神太集中,很容易遗漏本来要讲的,所以最好提前准备一份提示。


我今天直播准备了两台电脑,一台播放材料,一台专门负责提词。


关于硬件及准备工作




Again,时刻牢记,对观众/听众最基本的尊重:不要浪费他们的时间。


所以硬件方面不可以出差错,所以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因为最近工作比较忙,所以直到开播前一两天我才(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认真准备。直到今天我还在考虑坐在哪开讲——在公司的话,公司电脑没法安装直播软件,个人电脑又连不上公司网络。在家的话,家里有个粘人精,注意力肯定会被分散。


一直到今天早上,我才灵机一动:把丫头送走。于是召回已经上班的小白,着急忙慌地把她送到她姥姥那去了。我才定定心心开会,认认真真彩排(才有可能今晚写出一篇热气腾腾的稿子!)。


自己的电脑曾经关键时候掉链子(参见《在家办公可以,在家开庭真、不、行》),所以我昨天测试了一次,中午又测试了一次。确定电脑正常、网络正常才安心。


但是事情从不会一帆风顺,只要有可能出错,就会出差——就在开播前的15分钟时,我的Surface键盘又又又失灵了!提醒自己不要慌,翻出鼠标,吭哧吭哧半天勉强可以翻页了(所以直播过程中屡次翻页不顺畅,真的是计划外的事)


面对那么多观众/听众,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Plan B真的很重要。



关于语音语速与节奏




演讲中,语音、语速直接决定一个演讲者的风格和被接受程度。通常来说,声音应该高低交错、快慢有序,掌握好停顿,才能起到提示重点和控场的效果。


因为直播只有一个小时,还有半个小时的提问环节,所以时间还是挺紧的。我基本每隔10分钟计算一下进度,发现一直是掐着点。这就导致我很多问题没办法更加深入地分享,只能一直向前追赶,速度一直是略快于我自己期待的语速。


因为讲着讲着有点累,所以语音高低起伏还是存在的。因为讲到某些地方突然产生了新想法,所以也会以比较轻松的语气交叉着说几分钟,也算是(厚着脸皮)vocal variety吧。


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我的停顿。其实每讲完一点,应该换个气,喘息一下,让听众也有时间缓一下。今天我是竹筒倒豆一样,哔哩吧啦都出来了,没有控制好节奏和停顿。


节奏过紧的演讲或分享,可能会使观众/听众更容易疲劳,而且感觉不够舒缓。


关于紧张与压力



首先,舞台恐惧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我可能是例外的那朵奇葩,哈哈哈),紧张了不要慌。


因为准备的不算充分,我昨晚又又又梦见要高考,而我数学公式还还还是一个都不记得。醒来庆幸得像中了彩票,我面对的只是一场直播而已,并不是数学考试。拍拍胸口,舒口气。


像我在《认真做好一件事,拿Offer, 拿高薪》提到的,消除紧张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的准备,以及日常练习积攒的信心。比如我多次演讲经历都得到不错的反馈,使我确信自己不至于搞砸。开播前的临时抱佛脚,使我确信自己不至于言之无物。


所以,任何时候,任何事情,如果你紧张了,说明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






就这样,我完成了人生第一场直播,并且磕磕绊绊地回答了23个问题。


直播结束后,我不知廉耻地发出了自己的微信二维码和本公众号二维码,收获了不少鼓励之词。谢谢善良的你们,你们的鼓励使我还想继续讲下去(快,现在跑还来得及~)。


我的同事截图告诉我,今天的听众人数超过了4000,并且人数是一直增加的,到结束都没有太多提前离场。这种感觉就像文章被人转发了一样开心呢~





你可能还想看:


报告,有人在邮件里写诗

好老板是上辈子修来的,坏老板是修你这辈子的

演讲台上:吓个半死,图的什么?

Timini职场小说| 第十一章  最难还清人情债 (从本章尾部可以从头看起)



即使暂时断更也别取关哟~

长按二维码,会发生什么奇迹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